主题
- #資料庫
- #關聯式資料模型
- #概念性資料模型
撰写: 2024-04-08
撰写: 2024-04-08 04:00
概念性資料模型化是將相關資訊分隔成實體單位,並使用ERD表示實體之間關係的過程。
實體指的是實際存在且獨立,並且可以儲存資料的某個東西。
此外,屬性指的是實體擁有的資料。
例如,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滿足上述條件。
這裡,老師是包含姓名、年齡、科目等資料的實體,而學生也是包含姓名、年級、年齡、學號等資料的實體。
這裡分隔的實體在邏輯資料模型化過程中會變成關聯式資料庫的表格,而屬性則會變成該表格的欄位。
韓國透過國民身分證號制度,獨特識別每一位國民。
此時,國民的身分證號是能夠識別此人身分的識別碼。
國民身分證號因為能夠獨特識別特定人士,所以不會與其他人重複。
在使用ERD表示實體時,也必須指定識別碼,以便獨特確認該資訊。
這裡指定的識別碼在邏輯資料模型化過程中會變成主鍵(Primary Key)。
如果沒有自然可以指定為識別碼的獨特屬性,則會使用人造金鑰(Artificial Key)。
但由於人造金鑰在所有情況下都不太可能被修改,因此被廣泛使用。
實體中可以用作識別碼的所有屬性都稱為候選金鑰(Candidate Key),
除了主鍵之外,可以用作識別碼的其他屬性稱為替代金鑰(Alternate Key)。
並且這些替代金鑰很適合建立索引以提高效能。
除此之外,在表示部門與員工之間隸屬關係的實體中,有時會將部門編號和員工編號一起用作金鑰。這稱為複合金鑰(Composite Key)。
關係指的是實體之間的交互作用,關係分為基於存在關係和基於行為關係。
以公司為例,員工如果沒有部門就無法存在,因此是基於存在關係。
員工可以透過申請來轉換部門。此時,是基於行為關係。
這種關係在邏輯資料模型化過程中會變成外來金鑰(Foreign Key)、「結合(Join)」等形式來表示。
一個實體與另一個實體之間的關係稱為基數。它表示彼此之間的數量關係。
它也表示為實體之間的1:1關係(一對一)、1:N關係(一對多)、N:M(多對多)關係等。
在上述關係中,N:M關係無法在關聯式資料庫中表示,因此會建立中間表格來表示。
以留言系統為例,每個留言都必須有一個作者,但作者可以選擇不發布留言。
在這種情況下,它具有作者(Mandatory)-留言(Optional)的關係。
必須的稱為Mandatory,而選擇性的選項稱為Optional。
也就是說,它表示實體的實例是否必須或選擇性地擁有該資料。
评论0